2024澳门原材料1688金算盘
2024澳门原材料1688金算盘
2024澳门原材料1688金算盘合格投资者提示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第五条,投资管理资产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
    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资者
取消
资产管理:诱惑与正道
发布时间:2012/12/12

始自2005年,2007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展开的银信合作,不仅让信托的规模从几千亿突飞猛进般地发展到了近7万亿,同时银信合作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制度红利的巨大诱惑。

在坐享制度红利后,许多人开始看到信托公司目前已经出现了风控能力、研究水平、队伍建设、盈利能力等等与资产规模、利润水平不匹配的现象。正如许多人士所预言的,这种能力与实际所得的不匹配,也将在制度红利弱化或消失后对信托公司的盈利水平形成冲击。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风起云涌;券商基金资产管理业务松绑;保险资管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同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信托资产规模正在一步步接近7万亿……

当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将目光瞄向资产管理之时,对于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所散发出的,无疑是一种诱惑。但是正如蒲松龄向人们讲述的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故事一样:在诱惑的背后可能还有另外的一些东西……

资产管理:迷人的诱惑

两组数据表明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前景。UBS旗下私人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预期,到2015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值将达到至3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国家。万向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风日前曾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包括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信托、公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以及PE等管理的资产有26万亿,接近4万亿美元。两个数据比较中巨大的差异也正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也正是资产管理所散发出的迷人诱惑之一。

另外的一个诱惑应该是来自信托的“示范效应”。始自2005年,2007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展开的银信合作,不仅让信托的规模从几千亿突飞猛进般地发展到了近7万亿,同时银信合作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制度红利的巨大诱惑。这种制度红利来自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盈利机会,同时也来自我国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盈利空间。有数据表明,2008年至2011年,在金融行业中,银行资产总额的占比从91.3%一路降至2011年的89.6%4年中银行的资产总额下降了1.7%。这实际上意味着,每年1.4万亿以上的金融资产已经从银行流向了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子行业。即使微利,这种由于制度原因所形成的利润也是巨大的。根据有关统计,这4年中,证券和保险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占比处于下降态势,而信托的占比则从1.8%上升到了3.9%,租赁则从0.2%上升到了0.4%,信托几乎独享了这种制度红利。这种来自信托的“示范效应”无疑成为了众多金融子行业以资产管理的名义试图分享制度红利的又一大诱惑。

但是,各类机构的资产管理瞄的是什么?是资产管理的巨大市场?还是中国金融行业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红利?目前看,一方面,银行理财成为银行绕过监管指标的工具已经早有议论,松绑后的券商资产管理已经开始扑向了这个市场,有数据表明,目前券商资管规模已经接近万亿,但多数是通道业务;另一方面,在几乎独享了5年制度红利后,信托正在逐渐退出这一领域。中国信托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银信合作在信托业务规模中的占比为29.13%,就在一年前的去年三季度,这一数据还是40.83%。一年中,信托公司在这一领域退出了10%以上。如果和2010年三季度的64.02%比较,这种业务结构改变的迹象更加明显。

诱惑背后:荒漠抑或绿洲

对于制度红利产生的原因、特征和影响,资深信托研究人士李要深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如果我们将社会资金的流通比作一条河流,那么银行信贷犹如一座水坝隔断了社会资金的自由流通,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像水坝两边的水位一样非常不均衡。信托、股市和债市等的出现好比在大坝中增加了多条泄水通道。这一过程犹如熊彼得所言的“创造性破坏”:旧的资金配置体系被打破,新的资金流动方式提高了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更优分配。制度红利表现为“产品发行”、“寻找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获利水平高于“创新研发”、“客户服务”和“资产配置”。过去五年,在前述制度优势保障下,信托公司通过银信合作和被动型融资业务等通道业务和房地产融资业务轻松做大业务规模,并且获得不俗的回报,这种轻易享受的“制度红利”助长了信托公司的惰性——陶醉于被动型融资业务而忽视主动管理型业务的研发。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坐享制度红利后,许多人开始看到信托公司目前已经出现了风控能力、研究水平、队伍建设、盈利能力等等与资产规模、利润水平不匹配的现象。正如许多人士所预言的,这种能力与实际所得的不匹配,也将在制度红利弱化或消失后对信托公司的盈利水平形成冲击。实际上,很多信托公司也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20108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之时,一些信托公司对此并不在意,有信托公司高管甚至将低收益的银信业务称之为“鸡肋”。即使在银信合作高潮期的5年中,一些信托公司也坚持不做通道业务,自主管理业务占比90%以上甚至100%的信托公司并不新鲜。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出版的《2012年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显示,201118家信托公司新增信托资产项目100%都是自主管理型。2010年新增主动型项目占比比2011年还略高。

信托行业的经历带来的启示至少有两点:其一,依靠制度红利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投资能力;其二,在信托公司早已开始逐步退出的这块领域,诱惑后面的利益还有多大值得考虑。有信息表明,目前券商资管的银证合作通道业务收费已经达到万分之五以下,按照银行管理的金融资产每年1.4万亿的规模通过“通道业务”流出,其中的利润又有多大?对于一个行业又有多大帮助?

竞合:未来资产管理之路

未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该怎么走?在日前举行的“信托与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中信信托副总经理王道远提出了这样一个词:竞合。即未来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实现在竞争中的合作。刚刚成立的中信信托财富管理中心也将业务发展模式定位在合作上。兴业信托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兴业信托将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同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打造综合服务体系,从而全方位、深层次地满足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

事实上,目前许多信托公司已经广泛开展了与各金融子行业之间的合作。来自兴业信托的信息显示,近年来该公司加强与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业务合作与创新,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投融资业务领域,成为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特色业务之一。截至目前,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存续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116只,总规模226.39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107只,规模150.05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9只,规模76.34亿元,产品类型涵盖管理型、结构化、伞形、交易性股权融资、PE、夹层融资、定向增发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与国内主流商业银行、优秀券商均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创新能力,兴业信托发行的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客户的认可。今年9月,该公司正式获批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日前又获得了以固有资产从事股权投资业务资格;同时正在申报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资格。通过合作,兴业信托将强化自身的综合业务服务与创新能力,同时使经营范围与业务品种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