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史无前例的良好局面”,这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2009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句评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也同样给出了几乎同样的评价:“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表现良好,整体经营稳健,无论结构还是总量都是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主力,信托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两位领导为什么给予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样从未有过的评价。
在经营业绩上,2006年底信托资产3606亿元,2009年底则达到了2万亿元,增长近6倍;所有者权益从519.5亿元,增长到1016亿元,增长近两倍。2006年信托行业实现利润39亿元,2009年实现利润122亿元,增长两倍多。在公司治理上,2007年信托行业改革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地位及市场价值逐渐被社会所认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信托公司的意愿明显增强。截至目前,7家外资金融机构和中粮、华能、中石油以及交行、建行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入股信托公司。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内资本市场暴跌之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类金融产品都备受非议,但信托公司却整体经营稳健,信托产品广受追捧。这是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一个现象。
人们熟知的信托公司优势是: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三大市场。这种独特的优势也让信托公司曾经饱受痛苦。历史上,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折,就会有信托公司的影子。原因也很简单,综合经营的特性让信托公司可以将触角深入到各个领域,而不同领域的风险也反过来传导到了尚不能“经历风雨”的信托公司,于是,清理、整顿不可避免。但是,在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2009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人们看到的是:从支持国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和民族产业、支持“三农”、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低碳经济等方面,信托公司不仅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承担起了应有的经济和社会责任,而且自身实现了稳健发展。同样是信托公司,曾经的“坏孩子”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了“回头浪子”?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直接发挥作用的是“游戏规则”的改变。
2007年3月1日,银监会出台“新两规”。“新两规”通过压缩固有业务、限制集合信托资金以债权方式运用、限制关联交易、鼓励和引导创新业务和自主管理业务、明确合格投资者标准等方式,调整了信托公司业务范围,使信托公司从过去的“融资平台”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理财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引导信托公司向信托主业回归。这种对信托公司回归主业的引导所反映的,也正是政策对信托自身特有发展规律的尊重。此后,以“新两规”为基础,银监会不断推出大量的部门规章,从制度建设方面让信托公司按照信托不同于银行的独特发展规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而这些“游戏规则”的改变,所针对的就是当时信托公司功能定位不准、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以及公司治理不完善、自身管理能力弱等问题。新“游戏规则”不仅凸显了信托公司“代人理财”这种与银行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更将信托公司与银行不同的现实状况纳入了政策视野,让新的“游戏规则”与信托公司贴得更近。
实际上,无论是从经营方式上,还是从制度本质上,信托无疑是与银行不同的另外一类金融机构,是一个独特的领域,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同样是信托公司,不同的是“游戏规则”,信托公司这种变化的原因,也无疑是政策变化的结果。
受托资产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让信托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在这个新的阶段,自主管理无疑将成为政策的主旋律,这一点,已经在刚刚出台的一些政策中表露无疑。其实,所有的信托人也都明白:只有把握了自主管理这个主旋律,信托行业才能真正摆脱“边缘”、“管道”等等“散兵游勇”式的盈利模式,成为金融市场中真正的“主力军”。
毫无疑问,对于“游戏者”,规则的改变意味着阵痛。但经历了阵痛后,“游戏”会更加精彩。要成为新规则下“游戏”的赢家,就必须研究和适应新的规则。如今,在自主管理的政策主旋律下,管理什么和怎么管理理应成为信托公司所必须考虑的课题。